來源:http://www.fd816.cn/ 作者:武漢科銳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
斗酒百篇
中國的文人大都飲酒,而且豪飲,以詩人為甚,酒場上,才能詩成有神,飲醉后,每有華章佳句.為首的,要算一位酒中仙人—李白.
李白畢生嗜酒如命,與酒結緣,以酒為伴,酒詩交融.得意時飲,失意時也飲.求仕時飲,隱居時也飲.有錢時飲,窮困時也飲.無酒不能食,無酒不能詩.他生于酒,也死于酒.
李白的酒量極大,他自稱是“百年三萬六千日,一日須傾三百杯”,又對妻子說”三百六十日,日日醉如泥,曾為李白婦,何異太常妻?”當然能喝酒本身也不算什麼本事,酒囊飯袋也都是海量.李白是每次酒醉之后,都有好詩,酊酩之中,才思泉涌,百杯下肚,靈感如噴,有多少千古絕唱,就這麼產生了.
杜甫有一首飲中八仙歌,以洗練的語言,素描的筆法,勾畫了栩栩如生的八位酒仙群像圖,其中最為鮮明的,就是李白了:
李白斗酒詩百篇,長安市上酒家眠。
天子呼來不上船,自稱臣是酒中仙。
喝一斗酒能寫百首詩一斗算十升,二十瓶,也就是一瓶酒換來五首詩,這應該是很高的產量了.
文人無行,狂放不羈,這就是李白.每飲必醉,大醉不起,這就是李白.長安的酒店,常常要給他免費開房,習以為常. 其實這還是酒店求之不得的事呢,因為李白被奉為”酒店神”,用”太白遺風”的酒幌子招徠顧客.
李白醉了酒,縱然有天子召見,他也不是那么畢恭畢敬,誠惶誠恐,而是百呼不應,久喚不醒,還要說:”我乃酒中仙人,管他天子不天子!”這件事并非寫實,但合情合理,道出一個桀驁不馴,豪放縱逸的李白,藐視封建王權,傲骨面對人間,神采奕奕,可欽可敬.
據統計,李白現留于世的詩,有一千零五十首,其中談到酒的,有一百七十首,占16%,恰恰和當時酒的度數差不多. 在唐朝,蒸餾技術剛剛開始,酒的度數相當于現在的葡萄酒.對李白,先有酒,后有詩,先是酒仙,后為詩仙.
“斗酒百篇”,留下了一個成語,可是這個成語除了用給李白,還有哪個第二人?我還真想不出了。
白衣送酒
夏歷九月九日,是中國的重陽節。九為陽數,月日相并,兩九相逢,故為重九,或稱重陽。
登高遠眺,飲酒賞菊,是重陽節的兩大風俗,古已有之。不少文人墨客以此抒發胸懷,表達靈性,有不少膾炙人口的佳句,比如王維的“每逢佳節倍思親”,杜甫的“重陽獨酌杯中酒”。
東晉文人陶淵明,嗜酒好飲,然家中貧窮,不能常得。一年重陽節,家中無酒,只好摘菊盈把,攜至野外,側置久坐,凝思遠望。忽見一白衣而至,原是官府給役小吏,代表江州刺史王弘送酒來。大喜過望,立地盡醉而歸。后來人們以“白衣送酒”表示雪中送炭,心想事成。
陶淵明為我國古代著名田園詩人,一生詩酒融為一體,其酒醉后寫的“飲酒二十首”,一醉一詩,僅擇一首如下:
古人賞我趣,摯壺相與至。
班荊坐松下,數斟已復醉。
父老雜亂言,觴酌失行次。
不覺只有我,安知物為貴。
悠悠迷所留,酒中有深味。
不拜將軍
網友們有沒有誰少年時偷喝家長的酒?我算是一個.偷喝了酒,再灌滿水,原樣放好,老爸渾然不覺,騙了他多年。
卻說三國時代有個鐘會,也是這方面老手,而且和他哥哥鐘毓聯手操作.但卻不知往里添水,老爸看到壇子里的酒不喝自消,與日俱減,起了疑心.一天,他假裝酣睡,看見兩個兒子打開酒壇,故伎重演.
不過鐘毓喝酒之前,對天長拜,而鐘會飲而不拜。他們的父親是何人?魏武,文,景帝的三朝元老,作過相國,太尉,太傅,一代重臣也。他問兩個兒子為何拜為何不拜,鐘毓說,喝酒是有禮數的事,所以我要拜.鐘會說,偷酒喝是非禮之事,所以我不拜。
長大以后,鐘會出息了,在魏國作了官,直至鎮西將軍,成了司馬昭的心腹.因為有小時候那段事,雅號”不拜將軍”后來凡偷喝酒的人,都自稱不拜將軍.
熟讀三國的人,都知道鐘會,他與大將鄧艾一起,率二十萬魏軍,討伐蜀國,使后主劉禪奉璽請降,從而威鎮西土,功名蓋世。在征討之中,軍紀嚴明,受諸葛亮托夢,對百姓秋毫無犯.后來,他結交了蜀國大將姜維,起兵北上,討伐司馬昭。不想司馬昭早有所防,因為一個不起眼的小錯,功虧一簣,為亂兵所殺,年僅四十。
高陽酒徒
對好喝酒的人,可以稱他酒民,酒士,甚至酒鬼,酒狂,但如果用”酒徒”,就有點不敬了。
也有例外,古代有個人,自稱酒徒,個人簡歷只這麼一條,就得到了最高主管的面試,而且拿到了想要的職位。面試他的不是別人,竟是劉邦。
秦朝末年,群雄并起,造反風暴,席卷全國,其中有一支,名為劉邦。此公原本是個小混混,好酒又好色,因為醉酒斬白蛇,有了名聲,起兵反秦,為大富豪呂公所識,娶其女呂后為妻。劉邦本身是個酒徒,最看不起儒生,如果有儒生前來投奔求職,他就摘下其帽,往里尿尿。
卻說有個高陽人酈食其,也是一個無業游民,少有壯志,喜好讀書,然家境貧寒,又貪杯嗜酒,懷才不遇,歲月蹉跎到了耳順之年,垂垂老矣。這一天聽說劉邦來了,決定去投奔。
劉邦正坐在床上,有兩個女人給他洗腳,以為又來了個儒生,叫道:”什麼儒生,讓他走人,沒功夫跟他磨牙!”
酈食其在外面一聽,火來了,大喊:”我不是儒生,乃高陽一酒徒也!”
酒徒見酒徒,兩眼淚汪汪。劉邦連腳都顧不得擦,馬上請酈食其進帳議事。當時劉邦擁兵不滿萬人,要攻打陳留,正苦于無計。酈食其出了個里應外合的主意,并進城作了內應,一舉得勝。
后來, 酈食其又為劉邦支了許多招,瓦解諸侯,游說四方,出謀劃策,創下汗馬功勞。
最后,剩下劉項二霸,楚漢相爭, 酈食其建議收服兵多將廣,雄據一方的齊王田廣,并且自告奮勇深入虎穴。
正當談判一點點進展時,劉邦手下大將韓信襲擊了田廣。田廣大怒,認為酈食其耍了他,涮了他,就把酈食其殺了。
確切地說,是把他煮了。
酈食其漸漸為人淡忘,但“高陽酒徒”一詞卻家喻戶曉,不脛而走,凡好飲貪杯狂放不羈之人,都以此自喻。
載酒問字
讀過水滸的人,都知道一百單八將里有個楊雄。外號”病關索”,座次32,為步兵將領。我們這里說的是另一個揚雄,生于西漢末年,字子云,蜀郡成都人,是個文學家,哲學家,語言學家。
年輕時,楊雄以寫辭賦聞名于世,為漢賦四大家之一。經大司馬王音舉薦,待詔宮廷,漢成帝特別賞識,授職給事黃門郎。但是經哀平兩朝,未得升遷,心情郁悶,思想來了個180度大轉彎,說辭賦為”雕蟲篆刻”,”壯夫不為”,”非賢人君子詩賦之正”,從此棄之不為,轉而研究哲學,有幾部大塊頭的巨著,仿《論語》作《法言》,仿《易經》作《太玄》,還有一部《方言》,是研究西漢各地方言的。
楊雄學富五斗,才思敏捷,但生性木納,不善交際,又素來口吃,所以門庭冷落。他有一個本事,特別能認生字,僻字,怪字。不管從哪里找來的,從來難不倒他。遠近人士,凡有不懂之奇字,不明之古事,都前來請教。人們知道他嗜酒好飲,所以就帶著好酒佳肴,邊飲邊講,于是有了”載酒問字”之美談。
也算揚雄生在好年代,人們求知之風盛行,為了認識個生字都舍得送酒請飯,今天誰肯干這種事啊。
楊雄在世時,王莽政變,毒死漢平王,篡位為帝。那些巧言善辯阿諛奉承之士,頌稱王莽篡權乃是天意,因而能得到封賞,唯揚雄不肯趨炎附勢,故不能封侯。當時國師劉歆很看重楊雄的才華,令其子劉棻拜揚雄為師,專學奇字,好酒好肉,自然帶去不少。
哪知不久,劉棻卷入一場叛逆的案子,被王莽下令緝拿處死。楊雄作為劉棻的問業師,又吃了人家不少酒,也被叫來問話聽審。楊當時正在天祿閣校書,自思已經年過七十,還要再去忍受酷刑,不如一死。于是閉緊雙眼,咬死牙齦,從閣上跳了下去。
算他命大,算他不該見閻王,雖然跌個鼻青臉腫,頭破血流,倒也無礙大事。吏官看他可憐,慌忙去王莽處稟告,具述慘狀,稱確不知情,王莽也就放過了他。
可憐揚雄,九死一生這末一折騰,也嚇破了膽,丟掉了魂,連忙著文《劇秦美新》,巴結王莽,盡討好之言。一代錚錚風骨的文人,竟這樣落了個晚節不終貽笑千古的下場,至王莽五年,方才病死,后人有詩云:
才高學富算文豪,一落塵污竟失操。
載酒問字美談在,千秋筆伐總難逃。
文君當壚
幾日前,拙作”載酒問字”剛剛寄出,就收到炮郎友回帖,轉杜詩一首,”相如逸才親滌器,子云識字終投閣”,概括了兩個與酒有關的典故.后句說的是前文的楊子云,前句則是西漢時的大才子,叫司馬相如
景帝時,司馬相如曾在長安作官,當個武騎常侍, 與頗有書卷氣的梁王相交極深,作賦彈琴,琴書雅集,詩酒逍遙,風月無邊,悠哉悠哉。不想梁王短命去世,賓客四散,相如郁郁寡歡, 無心為官,稱病辭職,回到老家成都.父母雙亡,家徒四壁,地無一隴,自然是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了.
有一天,他到臨邛大富豪卓王孫家赴宴.這卓王孫乃冶煉,釀酒大王,是個富可敵國的人物, 擁有良田千頃,華堂綺院,高車駟馬,更有一個寶貝閨女, 眉如遠山,面如芙蓉,膚如凝脂,且知詩畫、通音律,年方二八,卻是個離了婚的寡婦,叫卓文君.文君素來仰慕相如的才華,就從屏風外偷看,果然是個風流惆儻儒雅俊逸的帥哥.司馬相如是何等風流之人,早看在眼里,佯裝不知.
其實他那天也是心懷鬼胎有備而去的,知道卓文君喜好音樂,故意帶了一把梁王賜給他的名叫綠綺的琴,是當時不可多得的名貴樂器。受邀彈琴時,他就彈了一首早已準備好的“鳳求凰”,表達愛慕之,意,衷腸盡訴.卓文君隔著屏風聽得如醉如癡,身不由己,決意以心相許.當晚,又收到司馬相如重金收買侍者帶來的小條,趁著夜幕漆黑,就只身投奔到司馬相如,當夜二人攜手私奔.
郎歡女愛,如魚得水, 患難相隨,柔情蜜意,兩個人過了一段如膠似漆的日子.無奈司馬相如一文不名,卓文君則被她父親斷了財路,在成都不能久混,就又打道回府,返回臨邛,變賣所有手頭財物,買下一個酒店.文君淡裝素裹當壚賣酒,相如赤背短衫洗滌酒器,紅紅火火干了起來. 這個故事后來成為貧賤夫婦愛情堅貞不逾的佳話,卓文君也成為有史可查的中國最早的賣酒人。
“壚”是擺放酒甕的臺子,代表酒肆.一曲鳳求凰,千載文君酒。司馬相如又美人又有美酒,真是洪福齊天啊.
看官可以想象那素巾藍裙玉手紅唇的當壚酒娘,那一串甜中透辣的川語叫賣, 自然是臨邛市上的一件天大新聞,遠近轟動,小酒店門庭若市,車馬熙攘, 卻也讓父親卓文孫坐不住了.不得以,他只好分給文君仆百人,錢百萬,家上嫁妝衣被財物,承認了他們的婚事. 接納了這位把生米已經煮成熟飯的女婿。
二人有了錢,便關了酒壚,搬到成都,添豪宅,置田地,買名車,司馬相如曲線救國,傍上了富婆,從此這對小夫妻又過上了整天飲酒作賦,鼓琴彈箏的悠閑生活。
如今,當年的酒肆已成了文君公園。園內有一口古井,相傳是當年文君汲水釀酒之井,因此叫“文君井”。文君井深僅丈余,泉水清洌,略呈墨綠色。此井自上而中逐漸擴大,由中而下逐漸縮小,形狀如一只巨大的酒甕。在居井不遠處,還有相傳是司馬相如當年彈琴的琴臺。
文君井有一聯:
君不見豪富王孫,貨殖傳中添得幾行香史;停車弄故跡,問何處美人芳草,空留斷井斜陽;天崖知已本難逢, 最堪憐,綠綺傳情,白頭興怨。
我亦是倦游司馬,臨邛道上惹來多少閑愁;把酒倚欄桿,嘆當年名士風流,消盡茂林秋雨;從古文章憎命達, 再休說, 長門賣賦,封禪遺書。
景帝之后,武帝即位,司馬相如寫了一篇《上林賦》,盛贊皇帝狩獵時的盛大場面,舉凡山川雄奇,花草繁秀,車馬垣赫,扈從壯盛,皆紛陳字里行間。好大喜功的漢武帝龍顏大悅,拜司馬相如為郎官。
司馬相如在長安躊躇滿志,憑著一枝生花妙筆,官越做越大,聲勢赫耀地回到了成都,繞道臨邛,當地官員紛紛出廓相迎,百姓更是夾道歡呼,卓王孫自然是十分光彩,與當年的窮困潦倒,當壚賣酒,自然是此一時,彼一時了。
然而司馬相如溫飽思淫欲,吃著碗里,望著鍋里,開始周旋在脂粉堆,泡妞找小姐.卓文君已經年逾知命之年,徐娘之身,只好睜一只眼、閉一只眼,也懶得與他計較。后來司馬相如得寸進尺,竟要納茂陵女子為妾,接二奶回家,卓文君才忍無可忍,作了一首《白頭吟》,說道:
皚如山上雪.皓如云間月,聞君有兩意,故來相決絕。
今日斗酒會,明旦溝水頭,蹀躞御溝止,溝水東西流。
凄凄重凄凄,嫁娶不須啼,愿得一心人,白首不相離。
竹桿何裊裊,魚兒何徙徙,男兒重義氣,何用錢刀為?
司馬相如被敲了警鐘,回頭是岸.兩人白首偕老,安居林泉,又度過了十年恩愛歲月.司馬相如終因糖尿病溘然長逝,第二年深秋,霜降草枯,長空雁鳴,形影相吊,孑然一身的卓文君也隨司馬相如于九泉之下。